来源: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发布时间:2023-04-28
一、项目概况: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
建设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
建筑规模:15.5万㎡/42.9m
A5项目位于通州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的西北侧,三面临城市道路,西侧为景观河道,是一期办公楼之后最重要的行政办公项目之一,地上建筑面积8.8万平米。
A5项目从2016年设计到2021年竣工,历时5年,率先实行建筑师负责制,坚持限额设计、坚持持续不断的优化设计,对所有建筑入口雨棚、外门、下沉庭院、吊顶、幕墙等专项进行重点研究,树立工匠精神,完成北京市的精品工程。
设计过程中,在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完成了诸多设计亮点,包括院落式布局、新中式外形、高效集约安全且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和谐生态的景观环境、庄重典雅的夜景照明,项目设计得到绿色三星。BIM技术的运用不仅在设计阶段形象展示了建筑理念,还根据碰撞检测报告,精细调整管线综合,保证空间效果,避免了后续返工的风险。
施工阶段,设计人员认真交底,帮助施工总包充分了解设计理念;频繁到现场解决问题,督促严格照图施工;密切配合幕墙、精装、景观小市政、智能化等分包单位完成深化图纸的确认工作;积极配合工程办和施工总包完成材料设备招标。注重工地巡查、样板间及封样。认真选材,控制材料造价和环保达标。
A5项目建设成果完全体现了设计意图,质量优良!
(建筑师负责制组织架构图)
二、成效特点:
(一)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的特殊性,院区既要相对安全独立,又要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整体协调融合,建筑群采用东南北三面围合,西侧面向景观河道敞开的院落式布局。院区入口为东侧办公楼正中的三层通高巨型门洞,高大的虚空间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内院中楼是三层的廉政展示中心。庭院式布局把分散的单体建筑从使用功能、空间构成上联结成有机的整体,院落空间与建筑序列的起承转合,自然景观的渗透,为办公人群提供了安静舒适的环境。
(二)新中式外型
东南北三面的高层办公楼外观采用典雅、稳重、简洁、现代的风格,竖向石材线条及转角部位的整体石材处理,厚重典雅、精致耐久,突出政府办公建筑的千年大计、简朴庄重。金属微坡屋顶呼应一期办公区的屋顶形式,恰当的尺度不会遮挡视线,不影响建筑内的开阔视野,东侧通透,西面与自然环境融合。建筑立面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丰富了建筑立面设计,实现了高层办公建筑的节能、舒适性、人性化的特点。廉政展示中心作为院内视觉中心,处理手法较为轻松,东立面正对院区主入口,南北西三侧被下沉庭院环抱。内院中楼展现园林式办公空间尺度,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意象,与新中式金属格栅坡顶造型共同体现浓浓的中国风、北京味,表达中式建筑的文化意蕴,同时格栅坡顶恰到好处地隐藏了屋面各种室外设备,消声减噪。
(三)平面布局
从功能需要出发,着重区分内与外、公共与私密,办公高效、资源集约、安全保密。转角位置设置交通核心筒、卫生间等,交通便利,减少干扰。会议空间的集中设置,实现了动静分区及会议资源的高效共享。下沉庭院将室外空间延伸至地下层,为地下餐厅、职工之家及车库带来采光通风,节约能耗,提高了地下空间的舒适度。下沉庭院除了优化就餐与健身环境,还为办公人员提供放松、交流的户外场所。各层会议区、办公区建筑空间转折处、建筑退台等处都设有绿化平台,提供办公会议间隙的休息场所,改善内层环境,体现人性化设计,给在高层建筑中办公的人创造了直接接触室外环境的机会,半数以上平台可以共享西侧河道景观。
(四)景观设计
突出两轴两环多空间。东西向形象轴,南北向办公轴。内院布局,东区强调办公前区庄重化,西区强调办公内院人性化,外围强调办公周边生态化。
(五)北京市绿色建筑三星级
A5项目建筑节能率65%,非传统水源利用率50%,可再生循环建筑材料用量10.5%。太阳能提供76.4%生活热水,满足餐厨、卫浴等热水使用。地源热泵提供建筑所需部分用冷量和热量。太阳能发电系统,预计发电量约为50KW,采用负荷侧并网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六)BIM协同设计
技术强、高素质BIM专业团队利用BIM专业技术创建出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精装、景观等多专业的三维模型,在设计阶段展现建成效果。根据碰撞检测报告,精细调整管线综合设计,以保证不同功能房间控高,避免了后续返工的风险。整合系统性的适宜技术,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健康舒适的空间的目标。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2号院二号楼 102
电话(传真):010-68018407 010-68016541 010-68010400
邮箱:xiehui_office@163.com 邮政编码:100045
北勘设协公众号
培训中心公众号
版权所有: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京ICP备14017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