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科学,新城市议程与本土实践”城市更新分会主题直播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发布时间:2020-04-30

2020年4月30日上午,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主办、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更新分会承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由承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张帆主持,特邀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茅明睿老师带来线上学术分享会,邀请多位嘉宾参与互动讨论。

直播活动中,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胡颐蘅、副会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分别进行致辞,对协会基本情况、分会成立背景、城市更新发展现状、国家导向等进行了介绍,呼吁各单位与协会一道,推动行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化,推动北京地区城市建设方式转型。

茅明睿老师的演讲题目为《新城市科学,新城市议程与本土实践——以中国首个国际可持续发展社区双井街道为例》,从新城市科学与新城市议程、人本价值的感知与测度、社区规划与治理、智慧社区的反思、基于新城市科学的社区治理实践等五个方面展开,基于新的感知方法、计算方法、建模方法,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为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通过实践案例做了具体的说明。

        

      比如,通过北京夜间订单的统计数据总结出夜间外卖花销较大的街道、最受欢迎的店铺,通过裁判文书分析出北京犯罪案件高发的区域,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各时段人群分布、流量情况完成城市研究等。他讲解了双井街道无障碍环境评估,通过对标准合理性、用户行为观察、行为自动感知等三方面的深入思考,不断优化调研方式,获得自下而上的数据,从而发现城市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他提到,“七有、五性、三感”引领了北京市的人本价值策略,北京暂行的几个城市治理评估指标仍有很多亟待细化和提升的方面。他指出,城市发展转型应以社会治理为目标,以城市科学为依托,以空间治理为手段,将完整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目标,将共同缔造作为城市更新方法,将社区规划师作为城市更新制度。通过解读联合国人居署《以人文本的智慧城市》(People-focused Smart Cites)和谷歌公司的SidewalkToronto项目,他倡导将社会价值和社会权益做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宗旨。最后,他通过对双井街道实践项目城市更新方法的剖析,诠释了基于新城市科学的社会治理的路径。

         

     嘉宾互动环节,北京规划学会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专委会主任冯斐菲提出,数据的运用应从人本价值出发,与人的行为模式、规划原则等紧密联系,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愿景集团副总设计师、九源(北京)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院长江曼结合劲松模式,解析了大数据手段如何优化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在新城市科学的指引下,工作从自上而下的“设计体”转变成自下而上的“生命体”。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许景权强调,技术运用应以人为核心,更好的为人服务,处理好国土空间规划、五年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关系,能够促进城市更新工作的有效落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徐刚指出,数据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的结合价值巨大,数据是可以培育的,应服务于精细化治理,但数据并不是主角,它是我们强大的工具,是否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背后的使用者。

       在活动尾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杨一帆总结到:大数据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工具包,驾驭工具包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数据融入场景,提升数据温度,让数据给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善。

       本次是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城市更新分会首次采用在线直播的形式承办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行业专家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共有260余人全程在线参与了活动。该项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行业单位带来了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经验和启发,也为协会拓宽服务渠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2号院二号楼 102

电话(传真):010-68018407 010-68016541 010-68010400

邮箱:xiehui_office@163.com             邮政编码:100045

北勘设协公众号

培训中心公众号

版权所有: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京ICP备14017916号